现在情况不同了,越来越多的孕妇通过互联网、通过微信了解到产检的重要性,了解到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的优越性。
经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专家委员严格审核各备案机构的资质和条件之后获得首批入场券的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具体如下表:依据《管理办法》,这些医疗机构不得向受试患者收取干细胞临床研究相关费用,不得发布或变相发布干细胞临床研究广告。近日, 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在其医学研究备案登记信息系统中公布了首批通过备案的6个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
一些逃避政府监管、缺乏临床前研究数据的干细胞治疗屡禁不止。全国各级医院、科研院所对所有在人体中和采用取自人体的标本进行的研究,包括干细胞研究,各种干预措施的疗效和安全性的有对照或无对照试验(如随机对照试验、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及非对照研究)、预后研究、病因学研究、和包括各种诊断技术、试剂、设备的诊断性试验,均进行注册并公告。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信息子系统用于进行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备案,医学研究项目备案子系统用于涉及人体的医学研究项目信息备案。干细胞制备标准不统一,质量存在严重隐患等问题。每个项目的登记机构、伦理审查、研究设计、结局指标等信息都进行了详细地记录,做到了信息的公开性和真实性。
这些临床试验利用胚胎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等治疗膝骨关节炎、间质性肺病、心肌梗死、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帕金森病和小儿脑性瘫痪。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必须遵循科学、规范、公开的原则,必须遵循伦理并充分保护受试者权益的原则。这个药是日本中外制药的原研产品,在2014年8月与罗氏达成全球合作开发协议,中外制药只保留了日本、韩国与台湾的权益,保留了将来与罗氏共同开发英国、德国与法国的市场权益,其他国家与地区的权益都是罗氏来负责(中国的权益待定)。
生物制药小编微信公众号曾经在2016年6月13日发表了Armstrong的《114个在研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统计》,能读到这里的你,肯定也看过这篇大作。从Blincyto的成功获批再反过来看Juno与Kite的步履蹒跚,是否也可以看出人家的决策智慧。事实上在2015年Blincyto的美国市场销售大约是5000万美元,2016年的美国市场销售收入为8500万美元。其原始专利属于德国一家比较小的生物技术公司Ascension GmbH,在1998年以股权交换和销售提成的形式专利授权给德国另外一家公司TRION Pharma。
Blincyto在2001年就开始临床试验,在进行了2个I期研究都出现十分明显的治疗毒性,在2004年重启I期,将给药时间延长从原来的2-4小时,改为4-8小时才算是闯过了这个鬼门关。因为他们有这个需求、有这个本钱。
而惨淡的销售现实同时也说明了这个产品并没有能给患者带来治疗收益、为医生提供治疗手段。从投资回报的角度来讲,Neovii当初一定是花了不小的代价才将你请回家中,如今连利息都收不回来,你让人家怎么爱你? Removab即使全身上下长满了嘴巴,也说不清自己复杂的身世、道不尽自己满身的屈辱与尴尬。身世复杂、地位尴尬的First-in-ClassRemovab是2009年4月20日欧盟批准的在双特异性抗体领域的第一个治疗性抗体药物,说他是First-in-Class肯定是没有疑问的。ACE910的适应症是有VIII抑制剂的A型血友病,我们都知道血友病本来就是罕见病,有数据估计全球血友病市场总额已经达到了100亿美元左右。
写到这里大家一定认为我特别排斥双抗这个技术,其实我还没有这个资格和能力,这个技术到底能不能成事,最后还是由市场来决定。制药企业感觉自己要是没有在这个方向有所布局可能就低人一等,未来很可能错失重大良机。只有5个可以查到进展,这5个中4个是宣布停止继续开发的消息(图中黄色高亮的4个),停止的原因肯定是五花八门,但是也不得不停。Fresenius Biotech GmbH也顺理成章地在2014年改名为Neovii Biotech GmbH。
我们都知道,大公司其实缺的不是钱,缺的是产品。如果ACE-910上市后,通吃A型血友病,其市场销售可能就是28亿美元,应该没有人会相信这个预期。
ACE-910预期的上市时间大概在2019年底的前后,也就是说未来5年,我们都看不到一个年销售额超过5亿美元的双特性抗体药物的影子。在2012年前,现在看到的细胞免疫治疗已经出现了些许的苗头,业界大佬都是蠢蠢欲动,而Blincyto的技术思路基本跟CAR-T是一样的,现在我们在谈的任何一个CAR-T方案放在BiTE技术平台上,在理论上都是成立的。
还有人磨了一辈子,可能剑的影子也没有看到(包括看和写的你和我)。3.这么大的社会资源投入到一个技术领域,肯定会有所成就,这个是双抗的希望所在,不过其路漫漫而已。但是再多的分析和理解,也不能否认Removab糟糕的市场表现这一事实,就像一个过气的明星。在这个交易完成不久,TRION与德国的老牌企业费森尤斯达成联盟,并决定共同开发这个后来获批上市的Removab。在2014年Blincyto刚刚获批的时候,Amgen给该药定了一个当时市场上所有抗癌药物中最高的定价,每个病人治疗费用17.8万美元。无论后面如何发展,过去的2016年单单从Blincyto来看,Amgen无疑是在当初满心欢喜地架起了一门高射炮,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打下来的不过是一只小蚊子,稍显安慰的是后面还是有些念想,比起2011年同样是花11亿美元购买的英国BioVex的OncoVexGM-CSF(融瘤HSV病毒治疗黑色素瘤,2015年10月FDA批准后改名为T-Vec) 到如今连根毛都没有见到还是让人稍微舒服一点。
但是市场的反应完全不是那么回事,2009年,该产品销售1.66百万美元、2010年-2012年分别是3.32/4.43/4.54百万美元,2013年以后主流的医药数据库里都找不到该产品的年销售数据了,同时后面还有卵巢癌、胃癌两、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等多个适应症一直处于临床II期阶段,惨淡的销售数据让人对这些新增加的适应症根本看不到希望。2012年1月Amgen通过每股11美元的价格全面现金收购Micromet,该收购在当年的3月就全部完成,MT103就成了Amgen的AMG103。
这个交易的结果与现状前面已经说了,这里再八卦一下这桩交易的花边故事。这就是我们看到任何新技术出现了,不论生死,不论成败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一掷千金参与其中赌一把、玩一票。
可是经过3年的后期开发,即使Blincyto在2014年获得了批准,Amgen显然也感觉到了Blincyto的前景没有原来想象的那么美好,才转过身来在2015年又与Kite签署了联合开发CART细胞治疗的战略协议。不要说11亿美元,11亿人民币的买家你也找不到。
只要动一下,80%的几率是死,是你你干嘛?而这还只是II期以前的项目,而在III期死亡的例子我们不能说是天天听,起码是年年见。目前一个109人的III期临床研究(HAVEN-1)的中期结果是达到了所有的临床终点,2016年7月启动的一个40人(HAVEN-2)、一个145人(HAVEN-3)的两个III期目前还在进行中,另外在2017年1月还启动了一个有46人参与的III期(HAVEN-4)。能看中文、能开双抗公司的估计这些钱多半还是来自中国,做出的产品下家也首先锁定的是中国企业。虽然带上了First-in-Class的桂冠,如果不是Best-in-Class,也不过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而已。
于是我找来了2015年3月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的一篇评论文章,这篇文章应该是在2014年Amgen的Blincyto获批后开始写的,里面选择性列出了16个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所以这些数据应该是2014年年底的数据,现在正好过去2年了,他们的进展如何呢?在这16个双特异性抗体药物里面,已经上市的2个和下一个即将上市的ACE-910我在上面都已经好好八卦了一番。2014年Blincyto当初上市时的定价与最近人们在讨论的细胞治疗的期望定价是不是非常接近?细胞治疗的主要适应症与Blincyto现在正在进行的其他适应症是不是基本一致?从这些我们是否可以看出Amgen当初的投资逻辑。
在2013年6月Removab获得EMA的批准上市销售,同样是在2013年6月,费森尤斯宣布将Fresenius Biotech整体卖给Neopharm的所有者Fuhrer家族(具体交易金额双方协定不对外公布)。暂且不论你是否有Patrick的学术地位、也不论你的Micromet是不是真的,我都当你成了,现在你能找到中国的Amgen?就那么一个自以为是的技术平台,那么几个刚刚上I期或者大部分还在临床前的品种。
尽管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研发呈现出星星之火之势,但是有一点我们不可否认:无论是从项目早期开发的效率(从抗体发现到效果评估)、稳定细胞株的构建、纯化工艺的建立、质量标准的确立、安全性评价与临床研究,每一个节点都赶不上传统抗体,最好的也不过是接近,这里还不算针对两个抗原的抗体的协调性的研究,那一道坎都不是那么容易迈过去的另一方面,要加快临床急需药品上市审批,有条件地批准临床急需药品。
研究将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由审批制调整为备案制,提高临床试验伦理审查效能,加强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力度,切实保护受试者的安全和权益。国家食药监总局药化注册司司长王立丰透露,针对当前行业整体研发投入不足、研发人才缺乏、临床研究能力薄弱、药物研发创新政策生态环境尚不健全的现状,今年将研究制定进一步鼓励企业研发创新的政策措施,包括改革药物临床试验管理模式,探索有条件许可的模式,鼓励对目前缺少有效治疗手段的重大疑难疾病、罕见病用药注册申请。仿制药是解决医疗问题的关键,鼓励使用仿制药是世界各国包括发达国家普遍采取的政策。截至2016年底,待审评药品注册申请数量由2015年积压最高峰时的22000件减少到近8200件,注册申请积压状况得到有效缓解。
具体来看,药品注册审评效率明显提高。对于治疗严重危及生命且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疾病、解决临床需求具有重大意义的新药,申请人可根据已获得的研究数据提出减免临床试验申请;经早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初步疗效的,如符合相关原则和技术要求,可有条件批准上市;支持罕见病用药研发注册,建立扩展性同情使用临床试验药物管理制度。
临床试验怎么改?吴浈认为,一方面要改革药物临床试验管理模式,加快新药临床试验审批。以化学药品为例,2016年接受化学创新药申请240件,较2015年增长了18%,完成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和新药上市申请分别较2015年增长37%和81%。
创新是医药产业发展永恒的主题,是从医药大国走向医药强国的必经之路,鼓励药物研发创新也是此次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明确导向。研究对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实行备案审查制,接受境外药物临床试验数据,逐步实现境内外临床数据的国际互认,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